繼在 Interlocutor︱You Are Not Alone 我與你同在
(〈Montage Express〉@Oil Street 2016, curated by Enoch Cheng )之後,近作《冰川Glacier》現於清山塾 Casphalt的
「這裏」展覽中展出。展期至26/3。另外5位藝術家亦逐步走進了一個看似虛無卻實在的核心「這裏」。
____________
再寫冰川
跟作品有關,也其實沒關係的。沒有甚麼劇透。
作品中有好一些”Glacier”的蹤跡,卻沒有那一個 Glacier的出現。
某一年,一位舊行家跟入行不到一天的我說:「當我打開眼睛,迷朦之間,卻不知身在何處。」
我不知道眼前的Glacier 有沒有出現在心中那一個又一個空洞,或許下一個 Glacier接通了這一個洞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她問:「你有沒有親身去過冰川?」
有的,那年工幹的南國之旅,沒頭沒腦地的走到距離我城約18,465公里的A國首都,再南下到那個高原湖畔的小鎮E,我倆跟到訪的任何一位旅客一個模樣,一心向著那潔白無瑕冰川進發,旅行中心的紀念品店總有些貼紙跟徽章,最常見的圖案是行山靴、馴鹿,而背後有一座叫人趨之若鶩的冰川,叫Perito Moreno Glacier,多年來,有關她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被專家記錄下來、被旅客膜拜,冰川壯觀無比,闊 4 公里、長 30 公里、前端離水面高 50-70 米,大概有 5 層樓高,面積好比首 般大;得靠有名為 "Roaring Forties" (緯度 4-50度地區常有強風)的強風由西邊太平洋吹向東面,遇上巨大的安地斯山脈 ( Cordillera de los Andes),大量濕氣化成連綿不斷的雪花,花上了約 10 年結聚成"Z" 型緊扣的冰塊,還每天生氣勃勃,生長 1.7 厘米。
接觸懾人冰川有幾個方法,北面的觀景台的建築以一種曼妙的速度擴大、伸延,階級與平台連接一個又一個懾人的景觀,我倆也再分不自己走上了雲端,還是在蔚藍的冰床上流走,直至不時有冰塊斷裂崩潰、墜落而下的自然巨響,才回過神來。
我才回過神來,並吹毛求疵地搜尋著她的缺失,曼妙的糖霜蛋糕中間,是一層又一層刺眼的累,這究竟積累了多少年的塵埃?黃色的巴士載著一群又一群的旅客,把朝聖旅人由小鎮E送到冰川郊野公園內,先往遊船駛向這曼妙的糖霜蛋糕南面,慢慢接近看似精心地切割出來的湛藍大冰塊,途中還不時見內裡含礦物呈奶色的浮冰飄流。
若做過不甘心僅遠觀的人,就請隨團隊跟教練走上巨大藍冰漫遊,穿上冰爪鞋走入冰川較中心位置,來回迷幻冰洞(ice caves)、冰隙(crevasses)、冰川外圍深潭冰臼(moulins),這幾個我至今還理清不了的自然現象。
流水潺潺,迷幻藍調令人不知身在何方,愈走愈不明這詭美異色從可以來。這當然難不到教練︰「這的藍色實是視覺幻像呀,因冰塊之間的表面不吸收藍光,才反射出來。」
原來藍色不過是視覺幻像。
教練(又或是領隊?)對我倆說:「別羨慕我,我在這裡不過是一名載客的的士司機。冰川嘛,就是這個樣子。」